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3月,总部位于北京,是一家集基建建设、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、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、房地产开发、铁路和公路投资及运营、矿产资源开发、物资贸易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功能、特大型企业集团,也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,现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中央企业。 [1]
成立60年来,中国中铁先后修建了77925公里的铁路,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;建成电气化铁路接触网52894公里,占全国电气化铁路的95% ;参与建设的公路超过13781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超过7708 公里,约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十分之一;参与建设了全国五分之三的城市轨道工程;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、南京长江大桥、东海大桥、杭州湾跨海大桥等9000多座大桥,总长达9297公里;建成秦岭隧道、太行山隧道、厦门翔安海底隧道、武汉长江隧道等长大隧道,共计6886公里。公司建设者八次远征南极,承担了我国中山站、长城站、昆仑站建设和维护任务。公司还先后参加了国内外5000余项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水电、地铁、高层建筑、市政等大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,经营范围覆盖到土木建筑的各个领域,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2019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行榜第55名。 [2] 2018年12月,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《2018世界品牌500强》揭晓,中国中铁排名第292。 [3] 2019年7月10日,《财富》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,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七。 [4]
历史沿革
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(中文简称中国中铁,英文缩写CREC,股票代码:601390)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,1958年合并为铁道部基本建设总局,1989年7月1日,组建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,2003年5月起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,为中央特大型骨干企业。2007年12月3日和7日分别在上海、香港两地上市。 [9]
1989年7月,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总局,组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。
2000年9月,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铁道部“脱钩”,整体移交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。
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,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自2003年4月开始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。2006年11月,成为国资委首批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试点企业。
2007年1月,根据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,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的要求,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开始推进企业整体重组并境内外上市的工作。
经国务院同意,国务
院国资委批准,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召开了创立大会,是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以整体重组、独家发起的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。并办理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,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最终正式创立挂牌。2007年9月,整体重组创立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,于当年12月3日和7日分别在上海、香港两地上市。
中国中铁业务覆盖勘察设计、施工安装、工业制造、房地产开发、资源矿产、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,总资产7545亿元,净资产1403亿元 [10] ,是全球第二大建筑工程承包商,连续七年进入中国建筑500强,2011年排名榜首。中国中铁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9位,在中央企业排名第6位。在“2011中国企业500强”中,以营业收入4736.63亿元人民币列第4位。在《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》“2015年中国品牌500强”中排名第25位。 [11] 2019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行榜第55名。 [2]
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标识由中文汉字与英文字母搭配使用,传达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源自于一个传统的企业,也蕴含着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开放、创新、充满活力的新形象。
标识英文字母C为主体元素,体现全面创新的管理理念,字母C中的经纬线交织成的地球背景,表明了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的战略定位为全球知名企业,目标是全球市场。“工”字型代表铁路钢轨,承载着企业的发展历史。
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核心价值理念是:勇于跨越,追求卓越。
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,青藏铁路建设期间,确立了以生态环境的评价结果指导设计、施工和环境管理的原则,并首次设立环保监理制度。
保护冻土环境,保护高原植被
为了切实保护施工区的高原植被,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参建单位在施工中合理规划施工便道、施工场地、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,对临时用地的选址进行严格优化,控制占地面积,尽量减少在有植被的地方盖房修路,并限制施工人员、机械车辆的活动范围;进行植被移植和表土保存,也就是在施工中把草皮或表土先铲下来存放在一个地方,待工程完工后铺回原处,促进植被恢复或为植被恢复奠定基础。
为解决高原高寒环境下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的技术问题,开展了高原植被恢复、路基边坡植被营造技术、高寒草甸植被恢复与再造等试验研究,并在沱沱河、安多、当雄等海拔4500米以上地段进行了大面积的路基边坡植草试验和植被恢复试验,均获成功,开创了世界高原、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例。
保护野生动物
在野生动物传统迁徙线路上,设置了专门的野生动物通道,沿线路方向累计长度近60公里。每逢藏羚羊迁徙季节,主动停工让道。
保护湿地、水资源环境
为保证江河源区生态功能不受影响,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,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专项生态环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,禁止垃圾、施工废料等有害物资堆放在河流和沟渠道水体附近。生产废水、生活污水经集中沉淀处理后,用于绿化或降尘,严禁排入江河水体,有效防止了对水资源及湿地造成污染。
对生产、生活垃圾的处理
对沿线垃圾进行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分类处理,可降解的就地填埋,不可降解的集中运至山下垃圾场进行处理。
水土流失的防治
严格控制对地表的扰动面积;弃土弃渣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,主体工程与防护工程同时施工。
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现
拥有46家二级公司,其中特大型施工企业16家,大型特大型勘察设计咨询企业6家,大型工业制造和科研开发企业3家,以及多家国际业务、房地产开发、矿产资源开发、投资建设管理、信托投资公司。现有职工28万余人,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974 人,其中教授级高工694 人、高级工程师8381 人。拥有高层次技术专家700 多人,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 名、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6名、国家勘测设计大师6 名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员278 名、省部级和公司级专家109 名、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360 名。先后有58 人获得詹天佑大奖、34 人获得茅以升奖。
中国中铁是科技部、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首批“创新型企业”,拥有“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试验室”和“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”,及4 个博士后工作站,14 家经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中心。